逛老街道購物
甲仙貓巷
隱身於甲仙郵局旁的貓巷,是由甲仙公所、在地藝術家、當地國小、國中、社區及里民共同創作,以貓咪為主題進行的彩繪巷弄。巷口自「狗來富,貓來起大厝」的俚語起,隨著沿途的貓腳印,兩旁彩繪著各式「貓」圖畫,有時更會偶遇真正的貓咪~而貓巷最特別的莫過於上方五彩繽紛的雨傘,使寧靜的巷弄天空如彩虹般耀眼!隱身於甲仙郵局旁的貓巷,是由甲仙公所、在地藝術家、當地國小、國中、社區及里民共同創作,以貓咪為主題進行的彩繪巷弄。巷口自「狗來富,貓來起大厝」的俚語起,隨著沿途的貓腳印,兩旁彩繪著各式「貓」圖畫,有時更會偶遇真正的貓咪~而貓巷最特別的莫過於上方五彩繽紛的雨傘,使寧靜的巷弄天空如彩虹般耀眼!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旗山老街
旗山位於南北交通要道,又是山與平原交界處,南來北往的移民多,從清朝年間至今也形成許多街道聚落,形成不同的建築樣貌。大正年間因為日本政府的造街運動,形成旗山洋樓林立的「本町」,戰後改名中山路,從1995年社區營造的概念在臺灣四起,滿布臺灣洋牌樓的中山路,才正式擁有旗山老街稱號,成為旗山街區的建築代表。華麗又多樣性的洋牌樓,配上女兒牆的各家特色造型,以洗石子、紅磚等搭配的外牆,加上石拱迴廊的特殊建築,展現出旗山當年因為香蕉產業興起的風華。
旗山除了中山老街的洋樓讓人津津樂道,也有以在地果菜集散為主的平和街老店林立、以農產器材與雜貨的文中路表現農村的建築樣貌、也是旗山商業金融政治集散的華中街有著文教區的老建築、舶來品與嫁妝的永安街木造街屋大溝頂等都是極具地方傳統特色的街道。
里港老街
里港老街為今太平路到永安路一帶,以雙慈宮為中心,在里港最熱鬧的中山路巷內。里港舊稱「阿里港」,在乾隆年間即有「阿里港街」之稱,里港的信仰中心雙慈宮也大約建立於該時期。近年來,里港老街開始改造,建設徒步區,使用拼花鋪成地磚;而老街口有多家著名的里港扁食老店,多汁的內餡與胡椒香,令人食指大動!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洪捆源商號與六龜老街
六龜「洪捆源商號」,是一棟紅磚、洋行樣式的中西式建築,位於六龜老城區內的三角窗,格外顯眼。當年旗山洪家,在六龜地區經營商號,在此銷售雜貨並提供原民以物易物的方式,用山產、獵物換取所需用品,見證當年地區開墾的特色建築。
目前建築體與池田屋修復完畢,與附近華南街、光復路連成一氣,變成地方產業的直賣中心,搭配地方的文化行銷、地方的農產品推廣,要用老派的文化表現,重新表現六龜老街道的美麗。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美濃永安老街
兩百多年前,來自屏東里港的客家人來到美濃成立「瀰濃庄」,為求永久安居而將最早開發的街道命名為「永安街」。永安街西自瀰濃庄敬字亭起,東至瀰濃東門樓,約兩公里的老街上,客家夥房、門樓、百年古井、客家藍衫店、美濃舊橋與水圳,能夠感受客家先民與早期美濃的樸實與風華。而永安街也是人文薈萃、文風鼎盛的寶地,清朝年間,多位進士誕生於此,匾額、紀念碑、古厝,訴說著過往的風光歲月。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旗山菜市場老街
旗山平和街一帶,自古就是旗山市場的零售集散地,大正年間,旗山平和街由政府成立「公設小賣市場」,市場的規劃通風良好、排水良好並有整體制度,因此打開旗山市場的公共化起點。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改為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由公所統一管理,當中除了市場內攤販,也連結民間的騎樓、老屋空間,形成集散的市街規模,串起旗山地區周遭的消費中心,也是在地不少小農、粿業、粉業、魚市、果市、雜貨、服飾、寢具等等的聚集處。
菜市場因有盡有,可說是旗山人的生活中心,附近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也有不少在地的金飾老店,逛市場逛金飾店,凸顯旗山人的生活富足,也是當年香蕉黃金歲月,見證歷史兼具生活感的消費場景。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甲仙形象商圈(甲仙芋冰街)
甲仙風土本適合芋頭及竹筍生長,而後甲仙作為南橫公路的起點,早期是連接臺東的重要中繼站,飽足感十足且香氣濃厚的芋頭,成為漫漫山路的最佳補給品。當地居民將芋頭及山產加工成各式產品與伴手禮:芋冰、芋粿、芋酥、芋丸,還有筍乾、酸筍、脆筍、梅醋、梅汁、脆梅,甲仙文化路便是集合了數十家名產店及餐飲店的著名商店街,來到甲仙,必不能錯過!
照片資料來源:地平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